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潇雨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高校思政课程真正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必须重视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和运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是开展“大思政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跟现实结合起来”的“大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必须秉承中国精神、淬取社会现实、结合学生需求和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目前,基于“大思政课”的背景,我国高校普遍进行了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大思政课”格局的形成。但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目标和定位不够清晰,对何为“大思政课”理解深度不够;二是高校思政课程即“学思”和实践育人模式即“知行”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走过场”“两张皮”现象;三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特色不够突出,存在课堂教学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获得感不明显等问题;四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过程中,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和育人体系建设不够成熟完善、运行不够畅通,存在地方资源参与高校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亟需对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进行优化,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准确界定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目标和定位。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目标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实践育人必须紧密围绕这个目标采取措施。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管理机制,从顶层设计层面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各部门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务部门要支持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在课程安排上配合实践育人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获得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育人水平和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质量和能力水平。

强化思政课程“学思”和“知行”结合的紧密性。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程即“学思”和实践育人模式即“知行”结合的紧密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践在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思想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思政教育实效。为增强“学思”和“知行”的结合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分析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实践经验,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推动学思结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实践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突出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的特色和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模式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来突出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特色,通过选取经典思政案例,例如历史事件、社会热点、政治决策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其中的思想、背景和意义;还可以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升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开展创新科研项目也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例如科研课题、科研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深入参与科研过程,从问题定义、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此外,高校可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和讨论,拓宽学生思维视野和知识广度,提高实践育人的创新性。

促进校地联动,搭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一方面,校地联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领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践育人模式为校地联动提供了有效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需求直接与地方社会资源对接,促成校地间深度合作。“大思政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有效的校地联动机制和路径。高校思政课程要形成实践育人的资源库,高校与地方社会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想方设法调动地方资源参与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做好校地联动,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地方社会资源服务好;同时还应积极邀请地方社会资源共同制定育人目标与方案,共享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3-12-16 李潇雨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2196.html 1 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