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效的途径探讨

贾雪玲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料,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繁杂、真假难辨的各种网络信息,一些大学生也容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首先,在构建思政教育平台前,高校应明确平台的定位、目标与内容。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打造思政教育信息发布的权威渠道;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推动这一平台成为学生自我教育与成长的互动空间;要定期更新时政类内容,并进行合理分类,从而为学生输送源源不断的最新思政理论内容。其次,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和体验感,从而提高平台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例如,高校和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制作思政教育短视频,解读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实现思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对话窗口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平台中就某一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并定期整理相关问题,让高校思政教师和平台工作人员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再次,平台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使用平台的体验感,为此,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一方面,平台工作人员要积极讨论制定详细的平台操作流程,规范教师信息发布、学生使用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定期完善和修正平台中存在的内容性错误,并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施教者,其自身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高校应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拥有丰富思政专业知识,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其一,重视思政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高校思政教师要想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就需要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以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与此同时,学校也应为思政教师提供定期的理论培训,在培训中帮助教师更新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和内容。其二,思政教师应提高对热点资讯的敏感度。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资讯平台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以提高自身对政策和新闻的敏感度,为思政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时政热点素材,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三,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化媒介理论的学习,了解媒介的基本特性、功能和影响,掌握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应提高媒介使用技能水平,学会利用媒介工具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以及传播信息,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技术传播快、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的优势。其四,高校还应加强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丰富思政主题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的道德品行。首先,高校应就某一或某一些思政专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活动、辩论赛、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提高高校思政育人效果。其次,高校社团作为重要的学生组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高校应发挥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以社团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并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除此之外,高校应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建立校园网后台监测机制,掌握学生校园网络使用动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正向引导,并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总之,高校思政教育者应抓住时代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同时,积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采取适当且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政教育质效,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1SKJD050〉,重庆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25〉)

--> 2024-06-16 贾雪玲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997.html 1 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效的途径探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