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扶贫先扶智,教育帮扶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在红寺堡区教育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将推出哪些创新举措?
红寺堡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陈荣煌:下一阶段,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教育协作结出新成果。
建立“全方位”帮扶团队。在中组部委派基础上,协调泉州市教育局增派1名副校长,选派“N”名优秀教师,到红寺堡区开展3个月短期教育帮扶,同时每年将泉州市选派的1年期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全部安排到“组团式”帮扶受援学校,参与教学和学校管理,推动形成“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全方位的强大帮扶团队。
开展“全链条”教育帮扶。以泉州名师红寺堡工作站建设为依托,建立泉州与红寺堡两地教育系统交流协作机制,将校校结对帮扶升格为泉州、红寺堡两地教育综合帮扶,向红寺堡教育系统提供泉州市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全链条”式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并接入泉州“5G+专递课堂”端口,便于两地教师进行业务互动。
实施“深层次”教育交流。针对红寺堡区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设立教育交流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支持红寺堡区师生到福建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为期1至3个月的跟岗学习培训;每学年安排优秀学生到泉州市名校进行研学访学。
组织“强有力”教师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台柱子”培养工程,组织开展“一对一”名师带徒结对帮扶活动。提升罗山中学名师讲坛指导作用,增加问题导向的“菜单式”名师问诊。制定年度、季度名师工作室工作课程安排计划,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学科教研、课题研究等。
提供“多方面”教育保障。每年安排700万元闽宁协作资金,用于保障受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交流培训、综合能力提升和学科建设。定期与帮扶教师开展座谈,及时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帮扶专家待遇保障,足额兑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绩效工资和生活补助,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每年筹集2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设立“惠安奖助学金”,对困难学生和大学新生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