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善用“大思政课”,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打通“三全育人”全链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现实观照中,真正形成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格局和改革创新新形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思政课”既具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也是立足百年变局和新时代发展要求对思政课内容形式的丰富与拓展。善用“大思政课”,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参与的新型思政教育格局,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助力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部分高校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未能与学生实际生活需要和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教育方式过于单一,过度依赖课堂讲授,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讲授,忽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导致学生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亟须探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各类课程教学的生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思政教育方法以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手段,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推动课堂理论知识从灌输式向教师科学引导式转变,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首先,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拓展思政教育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其次,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立足学生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和发展需求,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从多维角度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在教育内容上,要从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高校要从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普遍存在教材和内容较陈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同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化,忽略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育内容缺乏精度,忽视学生个体需求等问题。对此,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前沿科学技术等有机融合,赋予思政教育内容更多时代性。其次,要深化教学内容整合,推动跨学科交流,推动思政教育内容与各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发展,增强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再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在教育场域上,要从课堂教育延伸到校园、家庭、社会等多个领域,以实现教育场所全覆盖。高校思政教育场域延伸,指的是将思政教育从课堂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等多个领域,以推动思政教育全面、立体、多层次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有助于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校园层面,需要构建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新媒体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实践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内开展。在家庭层面,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摇篮,高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共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社会层面,高校需要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搭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平台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高校需要立足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探讨涉及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场域等多个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展望未来,高校、社会、企业、家庭都要主动承担自身责任,协调合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方法与路径研究”〈编号:YB20210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