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考察宁夏时强调,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工作的实践要求,强调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实践中,把“精耕细作”作为重要方法论和实践标准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体现到一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把握“精耕细作”蕴含的思想内涵、科学方法和标准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看,精耕细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精耕细作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启示着我们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向高向好发展。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变化中产生矛盾,矛盾无时无处不在。问题即矛盾,躲不掉绕不开。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一。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致广大而精细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兼顾全局与细节。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好地在实践中把握一般与特殊、内因与外因、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发展与安全、公平与效率等关系,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走势,统筹推进宁夏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谋实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任务,谋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重点工作,整体性谋划推动工作量增质升。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实情底数,深入细致分析研究,深刻剖析短板弱项,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害;要突出重点、靶向治理,瞄准问题靶子,对准主要问题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靶心,精准破解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和关键点,整体推进各项事业上台阶上水平。
从经济学原理看,精耕细作是挖潜增效的内在要求。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要注重节约,讲求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发展经济的过程也是利用自然资源、经世济民的过程。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发展经济要注重效益,减少或避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握物质的形、态、构、质、色、场、属、用、变、存等技术属性,促进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聚链成势。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要聚焦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采用先进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排放。特别是针对我区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的实际,精细开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从总量、结构、效益三方面同步发力,保障生活用水,节约生产用水,改善生态用水,坚持抵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和“大水漫灌”式用水,在有限的水资源上精准“滴灌”、节约集约利用。要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强化科学管理,优化过程管理与细节管理,高效配置人财物等资源,习惯于勤俭办事、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从工作作风看,精耕细作是提升效能的迫切需要。作风是行为的风向标,干工作既要有方向与方法,也要有状态与标准。精耕细作体现了精益求精的价值导向和工作标准,在工作中追求高品质和高效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状态和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敢同高的比、强的赛,力争好中更好、好中求优。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对标对表“一切工作都要高质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一切工作,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做到一切工作有标准,按照标准精细做,善作善成。要注重作风养成,加强学习研究,与时俱进学习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锻造锤炼能干善干干好的过硬本领,促进能力本领需求与事业发展、工作推进需要的无缝对接,坚决抵制只说不做、把做了当做好了的思想倾向,杜绝躺平躺赢。要注重作风实践,自觉践行“实干兴邦”理念,坚决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细处着手、向实处着力,坚决摒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要注重作风实效,把准时度效,掌控工作速度、质量和效益,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关键与时序,以钉钉子精神抓关键抓落实,严谨细致做事情,坚决克服“差不多”“过得去”“一般化”思想苗头,以担当笃行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精神头,全面推动工作效能提档升级。
(执笔: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