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总书记对宁夏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为我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经济发展新阶段、人口发展新形势对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政府的最大责任和最硬指标,抓好抓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工作。今年,我区制定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当前,我区高校毕业生明显增加、部分企业用工减少,要实现就业目标压力较大。我们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同向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压力。面对压力与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需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区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区应紧紧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文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一整套就业促进政策体系,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的总体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将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待增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仍需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稳定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招录岗位,开发落实“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总体稳定。针对农民工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深化闽宁等省际劳务协作,提升劳务品牌效应,重点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中有增,务工收入稳步增长。当前,我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依然艰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在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基础上,分类研判不同人群的就业重点、难点,差异化实施就业创业政策,增强重点群体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
不断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仅要解决量上的“有没有”,更要解决质上的“好不好”“优不优”。劳动者不仅希望能就业,更希望就好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需要创造更为优质的就业环境、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更为全面的法治保障、更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激励广大劳动群众焕发劳动创业热情、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我区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落实完善“调解+信访+仲裁”治理纠纷机制,从速从快解决好劳动者的合理合法诉求。持续扩大社保参保覆盖面和可及性,以“小社保”撬动“大民生”,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全覆盖、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开展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保障各类劳动群体合法权益。当前,我区仍需不断优化就业环境,持续提升就业质量。通过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人力资源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隐性就业歧视,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有序向上发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尤其是加快完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积极稳妥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更多从业者织就“安全保障网”;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劳动者共同构建乐业敬业的劳动氛围,实现劳资双方共赢。
(执笔:宋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