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杨丽媛 向 艳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为新时代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仅是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在建设文化强国新征程上,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群体、优化服务内容,促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以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高质量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更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一是持续增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要进一步提升“三馆一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公共文化IP,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延展公共文化服务供应链。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乡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持续建设和有效利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在社区、公园乃至商业中心等地方创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二是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要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精细化的文化服务。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和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策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要构建跨界融合机制,发挥各领域资源优势,探索“文化+”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文旅、文教、军民、科教文卫等领域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以均衡布局公共文化服务区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公平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构建全面覆盖、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更加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领作用。依托“十四五”规划,深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战略,构建区域文化协同机制。通过国家层面的文化项目和资金倾斜,支持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缩小区域文化服务差距。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立跨区域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人才、项目、资金的流动与合作。优化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常态化帮扶,促进区域协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确保文化发展基金向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倾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三是注重调动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竞赛等形式提升文化工作者专业素质。鼓励基层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如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展览等。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自治机制,引导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形成共建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

以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有效率

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广泛传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效率。一是加强数字文化内容管理,以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历史档案、艺术作品、文化遗产等资源,构建全面的数字文化数据库。运用AI技术进行内容挖掘与智能分类,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跨部门、跨地域资源流通,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准确。二是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搭建统一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在线文化服务,包括电子阅读、虚拟展览、在线教育等。利用5G、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平台响应速度与承载能力,确保用户获得流畅的数字文化体验。三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结合AR/VR技术,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如虚拟博物馆游览、历史场景重现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个性化文化推荐,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质量。通过智能终端,如智能音箱、穿戴设备,延伸文化服务触角,使公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文化资源、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以协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可持续

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共创开放、包容、共享的公共文化生态系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要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阅读、艺术欣赏、文化讲座、技能培训等。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益性。完善购买流程,建立监管机制,增加财政预算,优化资金分配,加强审计监督。二是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稳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机制,并实行严格监管,确保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时自觉遵守法规,维护公共利益。创新探索公私合作、政社互动等模式,实现多方共赢。鼓励民间创办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提供非营利性的文化服务。三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公告等渠道,广泛招募志愿者,并创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定期开展志愿者专业培训,建立志愿者技能认证体系。设立表彰制度,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群体需求,设计调整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

(作者单位:中共兰溪市委党校,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研究”〈编号:23YJC710097〉、2023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时代重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实施研究”〈编号:2023NDQN04〉阶段性研究成果)

--> 2024-09-08 杨丽媛 向 艳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3158.html 1 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