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摇篮,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场,更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念交流的前沿阵地。因此,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储备国际传播人才,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英语教学,是连接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桥梁。其一,可通过经典文学片段介绍唐诗宋词的魅力,用现代短篇故事展现中国家庭和社会的变迁,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长城、故宫等历史遗迹,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可。其二,可引入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材料,比如,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电子商务的繁荣以及绿色能源技术的突破等,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进而深化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其三,可选取真实、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作为教学实例,使学生在参与、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深刻理解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和社会价值。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该倡议提出的背景、目的,参与国家以及具体的合作项目,让学生用英语撰写报告或进行口头演讲,激发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热情。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互动性与实践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意味着要搜集时下热议的话题,精选国家时事及热点事件,以此来触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创作具体作品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例如,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节日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现代庆祝方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并用英语编写脚本,拍摄并剪辑微视频,将中国传统节日以视觉艺术的形式生动呈现。再比如,鼓励学生深入家乡或感兴趣的中国旅游胜地,搜集相关英文资料,设计并编写旅游指南或文化小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运用英语介绍景点的历史背景、自然风光、地方特色等,这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又可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在此过程中,思政内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巧妙地贯穿于每一个学习环节,与语言技能的培养相辅相成,使学生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耕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时代新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提升其思政素养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学习与提升机制,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将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技巧。其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理论学习,如思政教育的基本原理、国内外形势政策等,也必须涵盖实践指导,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具有思政意义的教学活动等,让教师在互动与实践中不断提升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语言教学中的能力,确保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以全面、客观的视角认识世界与中国的能力。此外,要让英语教师走出单一学科的界限,鼓励其与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教师开展广泛合作,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深化,同时有效拓宽教师自身的学术视野和教学思路。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需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成为能够自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新时代使者。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更能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扩大中国国际声量。
(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