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聚焦立德树人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宋忱蔚

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着过硬政治素质、良好法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政课程的创新与改革,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强化政策引领,细化课程建设目标

依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使命要求,改革优化思政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说,就是思政课必须建立在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之上,这是高校必须坚守的原则。

人的发展离不开外在的影响,尤其是有意识的、规范化的塑造。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时代新人,办好思政课是重要保障。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树”而非“塑”。“树”是内在的,强调的是内在驱动力,因而它的影响是长远的。而“塑”强调的是阶段性结果,强调的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多维度社会需要。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高校更应该在社会需要的大环境中,立足于“树”人。这意味着创设适宜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干扰,给予学生适当的环境、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自主地发展和成长,进而使其能够以自己内在的意识与力量抵抗外在的诱惑,成长为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正确政治立场、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壮大师资队伍,设计个性化教学课程

培育更多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工程。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以提升校园的师德师风;要有机整合校内外、跨领域、跨学科、跨学院的师资力量,组建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思政育人团队。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思政育人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体化,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发掘多元师资力量参与协同育人,打造教研并重、以研促教的创新团队,构建覆盖学生成长全过程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此外,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不同需求。因此,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通过尊重个体差异,高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造就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植入各科课程内容中,不断加固思政课的主渠道,强化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打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整体联动的“大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在思政必修课建设中,应注重课程开设的梯度化,明确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到“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到“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螺旋式上升育人主线;而对于思政选修课,应加强课程开发的区域化特色,统筹全校各方力量打造一系列选择性必修课,拓展思政选修课的“宽平台”功能。

不仅如此,作为学习成果的重要检测手段,多元的评价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德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引入多元评价方式,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行为、成绩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特点。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 2024-11-02 宋忱蔚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8326.html 1 聚焦立德树人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