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夏玉汉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及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思想引领、优化课程建设、拓展育人空间、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把握青年群体共性和个性特征,做到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青年群体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价值追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时代思政教育应在把握青年群体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做到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青年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需求,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聚焦思想引领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情通理达、情理交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聚焦思想引领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情通理达、情理交融,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一方面,加强思想引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领域等方面进行学理分析,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引领。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高校思政教育应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困境,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关切和诉求。高校要积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精准施策,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与协作互动;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实现学生发展需求与实际问题的有效对接。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做到相辅相成、同向同行。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其最终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首先,要明确这一共同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两者同向同行。其次,要注重显隐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作为显性课程,应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要善于从其他课程中汲取营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而课程思政则作为隐性课程,应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只有统筹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拓展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空间,做到全程参与、润物无声。一是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网络平台。高校应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形成“校校联动”协同机制。通过召开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研讨会、校园网络思政教育论坛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完善“理论实践”协同机制。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发挥言传身教与示范帮带作用,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在与学生交往时,既要热情相待,又要严格要求;既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处,又要以教育者的身份严以律己;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又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业务水平,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政教育。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科学把握高校思政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话语传播创新研究”〈22CKS03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XJSJ23075〉阶段性成果)

--> 2024-12-14 夏玉汉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2969.html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