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多元化英语人才

胡迎春

英语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的各个学龄阶段。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育偏技巧型、应试型,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方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多元化环境给高校英语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遇。多元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需要结合国际传播态势,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高校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教育模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与完善。尤其是与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息息相关的英语学科,其教育体系需要适时而动、迎势而变,只有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前瞻性,才能够确保相关专业的人才跟得上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步伐。多元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对于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实现多元化英语人才培养以及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有着重要意义,将有效带领高校英语教育迎接新挑战、迈向新阶段。

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提升。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当前多元化背景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甚至产生了脱节现象,使得高校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推动高校重新审视自身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国际社会、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从而通过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等多个维度,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提升。

实现多元化英语人才的培养。多元化视角下,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语言技能这一维度,而是对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多元化英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提升高校英语人才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更是适应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环境的必然选择。以往高校英语教育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存在统一化、集中化、单一化的问题,英语教育改革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转变,提升英语人才复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多元化视角下,国际传播生态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尤为重要。当前,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国际舆论的引导都需要大量英语人才的支持,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应在促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承担起更多责任。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不仅能够与国内行业需求接轨,同时也能及时对标国际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应对多元文化环境的必然选择,更是站在国际维度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高校英语教育水平决定了多元化英语人才的能力,多元化英语人才的能力影响着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程度,三者环环相扣,从根本上揭示了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和高校英语改革的必要性。多元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承受着来自传统教学困境和新型教学挑战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难度,导致许多高校一时间难以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事实上,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如此才能凸显改革的实效与价值。

深入调查,设立多元化培养目标。高校作为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不应将目光聚焦于校内的方寸之间,而是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前瞻性。处于多元化环境中的高校学生受多元文化氛围的熏陶,思维更加活跃且个性化意识更强,高校英语教育改革需要转变以往单一固化的培养目标,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与行业需求,设立多元化培养目标,确保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接轨的同时,更加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模式。一方面,高校应定期对出版翻译、外贸交易以及文化传播等与英语翻译教育密切相关的行业进行调研,了解此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用人困境,基于行业需求差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业偏好和学习状况,并将此作为优化培养目标的依据。高校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才能在英语教育改革中促进二者双向奔赴、有机互补。

打破常规,注重多元化能力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学生脱离校园时所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和多元交融的文化景象。因此,高校应当打破教学常规,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向以“锤炼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当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进行跨学科人才交叉培养。例如,与新闻传播专业联合教学,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传播能力;与文学相关专业联合教学,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训练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感知力和包容度。同时,设置校内英语模拟实践或与相关企业联动育才,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随着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高校英语教育改革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对英语翻译、英文创作等领域的冲击;二是开设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英语学习,提升英语技能。

建立机制,采取多元化评价体系。英语是一门偏实践型、应用型的学科,但一直以来,高校以学生学分评判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以学生成绩检验教学成果的教评机制,不仅抑制了教师的创新动力,也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建立与英语学科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完善。一方面,高校教学评价机制的方式需要实现多元化,彻底转变以往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尝试采用“考试成绩+实践成绩+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将选修课程、日常作业、小组项目以及实践工作纳入其中,以多样化的评价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英语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英语学科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环境变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媒介多元化、产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交流多元化、技术多元化成为主流趋势,高校不仅要充当时代的风向标,更要做人才的引领者,积极推动英语教育改革,助力高校英语教育迈向新高度。

(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25-03-21 胡迎春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53183.html 1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多元化英语人才 /enpproperty-->